“我感受更多的是充實和快樂”
——一名世園會大學生志愿者的故事
環(huán)渤海新聞網專稿 (本報記者 趙珺)5月1日,清晨5點40分,華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大一學生谷恩霖的鬧鐘準時響起。她趕緊關閉了鬧鐘,輕手輕腳地起床、穿衣、洗漱,在6點20分之前趕到校內集合地點,順利地登上了大巴車,作為世園會志愿者的一天由此開啟。
自2015年12月世園會執(zhí)委辦在華北理工大學設立志愿者工作站以來,該校組建了園區(qū)運行志愿服務隊、大型活動志愿服務隊和翻譯志愿服務隊三支志愿者隊伍,在世園會期間走上志愿服務崗位,為來自國內外的游客提供優(yōu)質的志愿服務。因為學校對志愿者的要求很高,谷恩霖有些信心不足,覺得自己不夠優(yōu)秀,但最終還是勇敢地報名了,“既然在這個城市上學,我就想參與這個城市的發(fā)展和重大事件,為城市作些貢獻。”
谷恩霖對自己能夠入選感到很幸運,也對志愿者工作投入了極大的熱情。開園之前,她認真參加了校內組織的專項視頻培訓、崗前培訓、近崗強化培訓等各類志愿者培訓13場,學習掌握大型活動志愿者應知應會、新媒體環(huán)境下世園會志愿者媒體溝通技巧、紅十字現場急救、世園會概況與世園會志愿服務簡介等各種知識,積極為自己充電。在順利完成了兩次世園會試運營(壓力測試)任務后,她對志愿服務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。
谷恩霖的主要任務是在5號門引導游客入園,維持現場秩序。為保持體力,她所在的團隊分成了3個小組,輪流上崗,每崗時間為1小時!拔逡弧边@天,她的上崗時間是9點半至10點半。此時正值入園高峰期,游客很多,但因為各項準備工作都比較到位,志愿者和工作人員之間的配合也很默契,所以現場秩序一直很好。
大約10點鐘的時候,一位游客向她咨詢園內能不能租用觀光車,谷恩霖熱情地解答道:“園內有電瓶車,各個主要景點都有車站,可以購票乘車,很方便!边^了一會兒,一位老人過來咨詢出園后到市中心區(qū)某地該乘坐多少路公交車。谷恩霖先給一個比較熟悉公交線路的同學打電話求助,又上網搜索了一下,然后把經過核實的結果告訴了老人。
忙忙碌碌中,1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。這時,輪休的同學們都陸續(xù)回到了駐地,于是大家圍坐在一起,分享工作經驗,交流常見問題。
12點半到1點半,谷恩霖再次上崗服務,負責在大門外引導游客分類通過檢票口、無障礙通道和60歲以上老人入口。這天出奇地熱,在正午的大太陽下,干著這種“話多”的活兒,辛苦程度可想而知。谷恩霖卻不以為苦,“決定做志愿者的時候,就已經做好了迎接困難的心里準備,這點兒辛苦不算什么!
下午的休息時間比較充裕,谷恩霖趁這段時間拿起了書本。華北理工大學志愿服務隊將于4月29日至5月31日在園區(qū)開展為期33天的志愿服務,為確保志愿者的學業(yè),學校就志愿者服務期間的課程調整、考試調整等實際問題進行了專題論證與商討,將在志愿服務結束后集中為志愿者進行補課、輔導。
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學校,已是將近6點。就寢前的這段時間,谷恩霖也沒閑著,通過網絡和志愿者同學們互動交流,“目前我對園區(qū)比較熟悉了,但還有很多知識需要補充,比如園內場館是否單獨售票、閉館時間、有無限制入園人數等細節(jié)問題,還有市區(qū)公交線路等,都需要進一步了解。”
從清晨到夜晚,雖然志愿者的工作忙碌而辛苦,但谷恩霖卻說:“我感受更多的是充實和快樂!” |
|
|
|
|
|